滚动新闻:
 tyc1286太阳成集团2024届毕业生春...
 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联系方式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修正案)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理事...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理事...
 山东高密市加强职教平台建设...
 院领导到我院选派“第一书记...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联系方式

您的位置: 首 页 > 研究交流 > 正文

“大思政课”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提升路径探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06-26 09:36:35 人气:

蔡小葵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4期。蔡小葵.“大思政课”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提升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4, (04): 142-149. DOI:10.16580/j.sxlljydk.2024.04.017.

作者简介:蔡小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要:“大思政课”是习近平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新教育理念,是新时代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抓手。其所关注的是教育现实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大思政课”的提出,为一直困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的思政课内容入脑入心问题、思政课重“知”轻“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大思政课”是一个宏阔的命题,需要通过树立大格局、打造大课堂、建设大师资、筑牢大阵地、培育大情怀来破解上述难题,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学改革;

2021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医疗卫生界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习近平提出善用“大思政课”到贯彻落实该指示要求的《方案》出台,要求各类学校要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并将其作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理念和途径。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类型之一,担负着为生产一线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一、从思政课建设相关政策解读“大思政课”的现实观照

“大思政课”的本意,就是要紧紧围绕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特别是要结合新时代“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的实现,集中各方力量和各种资源,形成不断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育人格局。2“大思政课”建设是以改进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思政课建设为主要目的,挖掘、运用、建设、整合社会及学校各方资源,协同各类主体,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其提出也是对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针对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的文件,将思政课建设的要求逐步清晰明确,其中蕴含的统一思想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各类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思政课要同社会实践、同生产劳动、同“社会大课堂”等相结合。

1.规定了“大思政课”建设中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

党中央一直强调各级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责任。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3(P151)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4(P331)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中指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深入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

2.明确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

思政课也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开展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为稳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央和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从学分、经费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到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再到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等,均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中指出,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21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进一步明确了上述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提出,思政课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中明确指出,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加强校内外多方联动,结合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3.强调了全员育人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因此,全体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此外,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乃至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各部门又都相继出台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文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要求。

4.提出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实践要求

2019年3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4(P33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习近平在2021年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时还提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这就要求我们要激活社会大课堂,并与思政小课堂结合起来;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支持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这是实施“大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5.明晰了“大思政课”的建设目标

“大思政课”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现实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新时代育人要求,要解决的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力育人的问题,最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就如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P328)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思政课”要思考的还包括如何建设思政课、谁来建设的问题。“大思政课”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从“大思政课”的视角剖析高职院校思政课需提升的方面

总的来说,长期以来,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下列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思政课专职教师缺乏实践历练,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不够;教学资源多是来自书本的间接材料,缺乏来自社会实践的生动素材;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关门”办思政课,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等等。“大思政课”就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回应,是对它们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创新解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的创新,是思政课的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法创新、育人载体创新、育人组织形式创新,是新时代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抓手。

“大思政课”的提出,为一直困扰思政课教学的难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特别回应了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进一步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来说,一直以来,我们较难找到能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要求相匹配的具有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思政课建设之路,“大思政课”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破解问题的抓手。

1.从“大思政课”的实施路径剖析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入脑入心”

一直以来,困扰思政课教师的一大难题是:我们讲的理论如何能“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如何让学生信服。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P331)2021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时提出: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2022年,习近平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5以上重要论述包含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本质、方法和目标,给我们指明了解决学生“入脑入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思政小课堂运用理论阐述、分析、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结合蕴含着“讲活”思政课道理的社会大课堂中的鲜活事例,解读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道理”,再创造条件,引导和带领学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场景(社会大课堂)中实践,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课学习中,在体验专业对应的行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悟”。通过思政课的理论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求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通过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以及课程思政相呼应的引导,使学生“信”,使授课内容能“入脑入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斗志”,才能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提高思政课的效能。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思政课“扎好根”。

2.从“大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剖析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知”轻“行”

目前,思政课教育教学还存在着重“知”轻“行”的现象以及知行脱节的不足,有时教师在课堂上讲完理论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没有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学生也只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知”阶段。而“行”恰恰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和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就需要探索体现“工”“行”“技”特色的教学。“大思政课”提出思政课“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给思政课实现“行”的目标找到了一条突破之道。授课教师不但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生动的现实案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还可以将思政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再到现实社会中深化理解,并用行动去践行验证的实效。这实现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完整闭环,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在认识上的深化、情感上的强化和行为上的转化,进一步达到了“大思政课”教学目标,完成了使学生从理论认同到价值认同,再到行为统一的完整过程。同时,在学生的专业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好课程思政,做到“德技并修”,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打造含有“行”的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为完成教学目标打通“最后一公里”。

3.从“大思政课”的育人主体剖析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协同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一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在育人上还存在“各自为营”,育人效果仍需提高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政课教学部门和学生处、团委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以及二级院系,还相对地缺少沟通协同,没有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甚至有时还会相互消解。“大思政课”的提出,要求思政课、课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同向同行,做到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也是应该大力强化的,“大思政课”为解决这方面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就如《方案》中要求:“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如此,通过多元的育人主体、丰富的育人资源、立体的育人场域等提升育人效果。比如建设“大师资”,我们可以聘请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参与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可以加入专业课课程思政团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育人,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思政课“保驾护航”。

三、“大思政课”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路径

无论是重“知”轻“行”,还是“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不足,究其原因,核心是思政课还有待强化“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强调育人的一体化建设,强调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强调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强调家庭社会学校网络教育一体化。在这个一体化的体系中,包括了育人格局、育人过程、育人主体、育人场域、育人情感等。

1.育人格局:共树“大格局”,进一步重视思政课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大学的崇高使命。”6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7(P5)“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强调“多元主体”“齐心协力”,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高职院校的特征,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制造所需要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网络,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各方力量合力协同育人的大格局。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办好思政课的新格局,学校内部要构建由学校党委统揽全局,做好顶层设计,各部门职责明确,全体教职工通力合作、沟通顺畅、有序有效的工作格局,来提升育人的协同性、规划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要着眼“两个大局”,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思政课建设,加强“大思政课”体制机制建设。例如,可启动“思政课品牌引领工程”、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等,切实解决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探索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形成“大思政课”育人的“大格局”。

2.育人过程:共造“大课程”,强化不同课程育人的同向同行

在“大思政课”育人过程中,要树立大课程观,拓宽课程形态,丰富课程内容。“大思政课”的提出,是思政课程观念的一次深刻革命。8“大思政课”打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单一主要目标、以实体课堂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观,并进一步强化树立以育人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社会大课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为内容的大课程观。“大思政课”的课程形态已大大拓展,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线上课程、线下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直接课程、间接课程等。“大思政课”的课程内容体系既“广”又“新”。思政课是时代性鲜明的课程,传授对象是生活在当下的青年,所以课程内容要符合当下时代与社会发展,要回应学生现实的困惑,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既要包括书本中的理论内容,更要融入古今中外相关经典和鲜活的案例。另外,要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习,可以适当选用最新发生的时事热点等内容素材,提高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广泛性和时代性。

高职院校可通过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落实大课程观,开设多种形态课程,拓展课程内容,在育人过程中共同打造“大课程”。例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通过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专业课教师修订全校所有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课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打造“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全覆盖,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升协同育人实效。还有些学校建设了“社区思政教育基地”,进一步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实。实现课程形态多样化,既包括了直接的显性的思政课,又包括了间接的隐性的融合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既包括了理论课,又包括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课、劳动课;既包括了线下课,又包括了各类线上开放课程。

3.育人主体:共建“大师资”,完善各教育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教育主体通力合作,协同育人。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全体教师要担负起育人职责,思政课教师要发挥这一关键课程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并为理想目标而持续努力奋斗。专业课教师要善于以知识传授、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为载体,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目前,社会力量在育人过程中参与相对较少,对此,需要学校发挥教育主责精神,主动挖掘社会资源中具有教育功能的师资力量,并邀请他们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如劳模工匠、道德模范人物、党政管理干部、红色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学生家长、优秀校友等,他们都是开展“大思政课”的宝贵师资力量。可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使各育人主体合作育人常态化、规范化,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引导、社会引领的“大思政课”育人的良好风气,共同绘就立德树人“同心圆”,合力铸魂育人。

高职院校可通过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教育相关行业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委员会”等协同教育机构,建设“大师资”,特别邀请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劳模、能工巧匠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请他们通过现场教学或线上教学,参与教学活动,为教学注入社会实践的源头活水,有效开展“大思政”育人活动,发挥“大师资”效能。

4.育人场域:共筑“大阵地”,强化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

“大思政课”包括了学校的理论小课堂、社会的实践大课堂和网络的线上云课堂。理论小课堂要运用有效的讲授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等将理论进行深刻透彻地阐释,让学生在小课堂的阵地上学习知识,理解理论。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通过观察正在发生的热火朝天的社会大生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各行各业劳动者为梦想而奋斗的身影,“用心感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体悟劳动与奉献所带来的快乐。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云课堂的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将理论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再延伸至网络平台,建设线上微课、慕课等,开设网络讨论、展示、宣传等平台,占领并用好网络阵地。通过融通理论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和主题活动,将单一的“灌输性学习”延伸至“启发式学习”“实践体验式学习”。如此,通过筑牢“大思政课”育人大阵地,融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现实,优势互补,共同发力,共思政、同育人。2022年8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公布的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共453家,9这是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大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效场域,也是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可喜成果。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大思政课”建设平台、线上线下育人阵地建设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有的学校牵头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的“大思政课”建设联盟、全国轻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有的地方建设了“省(直辖市、自治区)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移动学习平台”,有的学校根据地域及资源优势建设了“大思政课”研训基地,有的学校还同区域内企业携手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些联盟、场馆、基地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大思政课”教学、“大思政课”师资研训,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思政课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随着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一定会做好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5.育人情感:共育“大情怀”,达到思政课的师生情感共鸣

“大思政课”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类育人主体,包括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全体教师和有能力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人员,首先要有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参与“大思政课”育人工作。全体教师更是要有仁爱之心,做到情怀要深,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大思政课”建设所需要的“大情怀”。同时,要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作为教学素质目标之一,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学习,结合蓬勃的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要放眼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教师要善于组织好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如此,让师生在“大思政课”的“教”与“学”中,在鲜活的现实、生动的实践和身体力行的躬行中产生情感共鸣,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

“大思政课”是一个宏阔的命题,需要树立大格局、打造大课堂、建设大师资、筑牢大阵地、培育大情怀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以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为抓手,建设好“大思政课”,共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

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2]夏永林.“大思政课”内涵的多维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

[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6]程建平.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N].人民日报,2022-01- 23(5).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本文网址:

联系电话:0533-2348525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新区联通路西首  邮编:255314 
版权所有:淄博职业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