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诚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31期。宗诚.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基于教育功能视角的再审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31): 3-10+62.
作者简介:宗诚,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作为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质量年报要切实把握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从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彰显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保障等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优势,通过多维度、多主体、多路径展示职业教育年度质量。
关键词:教育强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教育功能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简称“质量年报”)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促进职业学校夯实内涵、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实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要求,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需要对质量年报的意义、内容、形式重新加以界定,对质量年报撰写关键环节加以明确,进一步彰显质量年报作为职业教育“履行责任担当、确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重要制度载体的功能作用。
一、新要求: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质量年报旨在突出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始终遵循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实际,从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方面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
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质量年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为其创新改革发展提供了整体部署和基本遵循。
一是突出政治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确立为一个部分,充分展现了教育的基础性及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系统且全面的部署,明确了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职业教育是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一环,能够让不同禀赋的学生获得多次选择、实现多样化成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质量年报在彰显职业学校坚定自信、系统施策、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全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是凸显时代要求。当前,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发展日益成为动力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域。无论是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还是健康中国,都需要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基础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关乎人民综合素质、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事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创新、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新的历史节点提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新要求,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是强调统筹规划。当前,职业教育战线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改革实践,促进职业教育从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到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各主体全要素融通、融合与融汇,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方向。未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必定统筹考虑职业教育所处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根据不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领域和改革重点,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训结合等职业教育特色要素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引导职业学校与区域产业及人口规模相互协调适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迭代更新,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职业教育作为供给应用型人才的主体,理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尽快转变教学范式,满足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成为职业教育质量的客观反映。
一是就业需求变化。我国正处在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就业需求的调整。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需要以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创新服务举措,健全机制保障,以确保毕业生具备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就业能力。
二是技术进步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催生出新兴业态,涌现出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群),新兴职业展示出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趋势。在高度分工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实现技术技能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需求结构相互协调,以保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前沿性与适应性。
三是国际竞争压力。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学校需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引入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确保其教育质量能够得到国际认可,毕业生的技能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承认和对等。
(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增强适应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质量年报作为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重要抓手,在创新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应根据“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的要求,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锚定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活动、提升信息公开程度、优化政府监督教学质量手段。
一是适应产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系统性、全局性思维统筹教育系统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关联要素。职业学校需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加强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二是凸显类型特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凸显其类型特点,需要关注与之形成密切关联的政府、学生、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利益诉求,这便决定了职业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职业教育评价是“基于多元评价主体对职业教育发展愿景的期盼,通过分析发展愿景与发展现状之间的差异,判断发展水平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地展现在实施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价值判断。
三是同步多样生源。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生源多样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职业学校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拓宽职业教育的课程范围;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协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的人才。
二、新思路:发挥教育的功能优势服务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类教育均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强国建设、民族振兴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都要迫切,比以往任何时候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渴求都要强烈。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急需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优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质量年报,理应从个体发展功能和人口功能、科技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社会发展功能方面,全面综合反映职业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人才培养:彰显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关键要点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并实现职业发展。
一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智慧和创新能力。通过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质量、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式,使学生成为拥有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适应力的人才。
二是多样成才。多样成才是职业学校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途径,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发展机会,帮助每个学生发展其独特的才能和潜能。多样成才的核心理念是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和兴趣,依此设计多元招生、因材施教、多元评价,并各有侧重的成才路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个人成就并收获人生的幸福。
三是技能成长。技能成长是职业学校学生在特定领域或特定技能方面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不仅包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和提高现有技能,还包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需求等的能力。职业学校通过持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实际场景,不断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让技能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四是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通过学习、工作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实现职业目标并取得更优异的成就。职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职业规划、职业选择、职业市场适应、职业成功和职业满意度等方面。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个体需要通过接受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参与职业社交网络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增加自身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二)服务贡献: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服务贡献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更是影响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和美誉度的关键因素。当前,职业学校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并在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中精准定位,发挥自身紧贴产业、遍布城乡、聚焦一线的独特优势,凝聚发展合力,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就业、民生福祉和生态保护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一是服务产业转型。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需要整合资源、吸引人才、推动政策落地,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协同共建应用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在高水平科研领域取得新成效实现节能减耗等多种方式,为学生个体和社会提供优质、全面的职业教育服务,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服务充分就业。职业教育服务充分就业是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帮助学生和就业人群获得具备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找到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就业机会,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多年来,职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置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和培训计划,积极与各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增强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职业学校已成为产业一线就业的“主力军”,其中,职业本科教育更成为高质量就业的“风景线”。
三是服务民生福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化农机装备等现代农业技术研发,面向一线农业生产人员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等技术培训,助力传统农业升级、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技术技能提升;通过主动服务“一老一小”扩大专业布点和人才培养规模,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基层卫生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国家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等,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平包容,为个体和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四是服务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首先,通过聚焦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节能安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开发符合我国生态发展的专业课程;其次,围绕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城市绿色发展、新能源、能耗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再次,充分发挥中西部职业学校人才、专业、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文化、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宝贵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传承:凸显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
教育就是以文化为内容载体,职业教育天然承担着国家文化普及推广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论述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对于职业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服务贡献的社会活动和传递文化的载体,将进一步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传承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旨在职业教育中弘扬传统工匠精神的理念与价值观,并在职业教育中加以实践和培养。通过注重品质、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技能报国之路,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是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倡导并传承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围绕“我们一起学党史”、红色基因传承等主题,充分利用区域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文化艺术教育、红色阅读、红色文化社团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切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历程,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素养。
三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将各行各业、不同区域的优秀文化和行业精神体现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落实在人才培养上,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思想和精华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优秀文化传承贡献职业教育的智慧和力量。这对于培养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力
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是助力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路径,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通过培养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贡献职教智慧。
一是合作办学。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职业学校之间通过各种合作方式,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职业教育提供宝贵的学习借鉴机会。通过合作可以助力“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持续彰显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效应,推动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二是留学中国。职业教育留学中国是一种选择在中国进行职业教育学习和经验交流的方式,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并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互动交流,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可以通过在中国学习和实习,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进而在未来工作领域中取得更好发展。
三是交流互鉴。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互鉴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教育之间通过开展交流活动、共享经验、互相学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国际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借鉴和吸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政策的先进经验;可以接触、参与并逐步融入国际职业教育的标准和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跨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对学生的认可度。
(五)产教融合: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构建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的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格局需要职业学校推动办学机制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互动,产教资源由分工合作转向互融互通,育人模式由同质化培育转向个性化培养,“双师”评价由学校单方自评转向校企双向认定,进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匹配程度。
一是共同构筑机制。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构筑机制是在与产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加强产业需求调研、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措施,建立起双方互相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能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共同组建资源。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建资源可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职业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吸引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师资等要素参与办学,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推动资源互融互通,通过聚焦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政府、企业协同建成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解决实训条件不足、实训项目与生产脱节、实训场景难再现等问题。企业则能够获得更加具备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员工,推动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这种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共同培育人才。职业教育与产业共育人才是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并具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学校需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课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基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教学,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和培养需求,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是共同培养师资。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师资是为了合作培养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师资人才。通过加强校企协同外引内培、共建培养培训机制、完善“双师”评价标准等方式,促进教师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将产业需求真正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教育及培训。
(六)发展保障: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保障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关键基础。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发展保障得到有效落实。党建引领作用在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启动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系列政策部署落实落地,党建、经费、条件、质量、政策等多维度保障体系同向发力,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党建引领。党的政策和决策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党的组织和领导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党建工作引导职业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促使职业教育机构加强内部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助力培养教育强国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了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须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包括政府在资金、设施建设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和实习机会等方面的支持,职业学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的学习资助,以及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和提供相关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参与科研项目等多元方式的自筹经费等。总之,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是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协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为职业教育提供持续的经费支持,确保其健康优质发展。
三是条件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设施支撑,优质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为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不断完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夯实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基础。
四是质量保障。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需要综合考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和评估机制、自我诊断和外部督导评估、监测和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多重措施和机制的配合与协调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是政策保障。政策支持和保障对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政策涉及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区域性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规划、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能够确保其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三、新举措:多维度多主体多路径彰显职业教育年度质量
教育强国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目标,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开展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需要创新思路、拓宽内涵、探索新的路径,全面深入地反映职业教育质量状况,为其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多重维度评价
评价标准是“实施教育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要素,是评价者在教育评价活动中衡量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反映出评价主体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重视的内容,对被评价者具有引导的作用”。作为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然以系统性思维统筹考虑教育系统内部的人才培养供给侧以及教育系统外部的产业需求侧的全部要素。
一是兼顾教育内部和外部。职业教育评价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需要兼顾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评价要素。既包括关注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即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设置、教材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等,也要关注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又要关注学校服务产业发展格局及行业发展需要的情况等。鼓励师生参与评价,并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而促进内外部评价机制的有机衔接。
二是注重提高服务贡献经济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第一,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匹配度、薪资水平等指标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第二,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数量、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合作企业的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等指标,评价其是否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三,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评价职业学校是否积极参与校企联合科研和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四,参考学校的社区服务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以及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评价职业学校是否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第五,通过校友的职业成就、社会地位等评价职业学校的校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等等。
三是体现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人才。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并奠定生活稳定的基础。可以通过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实习或实训成果、就业创业意愿、职业技能竞赛、就业稳定度和满意度等方面来评价学校是否能够培养具有一定就业能力的人才。
(二)多元主体参与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的“构建协同配合的科学评价方法”“探索党的全面领导下的多元评价”,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不同主体的积极参与,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和办法,全面且系统地展开对评价对象的评价。
一是学生主体。学生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实践和就业有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评价问卷、访谈等方式参与评价,直接提供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评价意见。
二是教师主体。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着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教学观摩、课堂观察等方式参与评价,提供对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的评价意见。
三是企业主体。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劳动市场的需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作为雇主,企业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评价,通过企业年度报告提供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同时还要阐述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培养)改革、展现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详细情况。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是职业教育的管理者,负责制定政策和标准,监督和评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对职业教育的评估和监测,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和政策。
五是社会组织和专家。社会组织和专家具有独立、专业的视角,可以提供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和咨询,为政府、学校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评价建议。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职业教育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更好地反映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改进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三)数据驱动分析
教育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良好的资源与技术基础。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需变革以传统手段方法评价职业教育的惯性思维,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评价手段方法,灵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展开评价。
一是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对职业学校而言,建议在借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相关监测数据基础上,运用职业学校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与此同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行为特点,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模型、学生知识模型、学习行为模型等,全方位伴随性地对教与学的行为信息进行采集、归类与研究分析,建立课堂“教”与“学”行为数据库,生成核心价值数据,为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结果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结果性与过程性相结合对职业教育展开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情况。这种方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其中,结果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教学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职业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过程性评价则注重对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能力,实习或实训环节中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和互动过程中的表现等。
三是描述性与关联性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对收集的与职业教育质量相关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学生的技能水平评估结果、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师资队伍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成果、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使用均值、方差、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同时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数据呈现出来以方便分析和理解。例如,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就业情况、企业用工需求等相关数据,揭示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职业教育质量可能存在的提升空间,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作为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理应通过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职业学校落实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作为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更要把握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深切理解深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优势,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大程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J].曾天山.职教论坛,2023(01)
[2]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指标:发展脉络、内涵意蕴与未来展望[J].宗诚;李波;刘英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6)
[3]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合规性评价制度:内涵意蕴、实践图景与未来展望[J].宗诚;吉国庆;李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9)
[4]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J].周建松;陈正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6)
[5]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意义、政策路径和成效表征[J].任占营.职教论坛,2021(08)
[6]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的途径探析[J].袁燕婷.教育教学论坛,2021(27)
[7]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时代背景、内涵要求与实施路径[J].孙诚;宗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8)
[8]刍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基本特征——兼与朱方鸣商榷[J].任君庆.中国高教研究,2014(09)
[9]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潘懋元,朱国仁.高等教育研究,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