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平 梁帅 米高磊
2023-01-31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22,43(29)。章安平,梁帅,米高磊.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9):23-29.
作者简介:章安平(1971- ),男,浙 江 金 融 职 业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建设带头人,二级教授;梁帅(1988-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质量办科长,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米高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摘要:作为“双高计划”的主要改革发展任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组群 逻辑、政策逻辑、类型逻辑和行动逻辑构成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当前专业群建设仍存在组群逻 辑落地不实、资源整合广度不够、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内涵建设精度不准等问题。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高水平 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未来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以顶层设计为统领、以资源整合为动力、以模式 创新为依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辅助、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实践路径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 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 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2019年教育 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 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下文简称 《意见》)明确指出,“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标志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正式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鉴于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正在从“有特色”迈向“高水平”的发展过程,有必要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和实践路径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遵循组群逻辑
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可分为产业链逻辑、岗位群逻辑、群内部逻辑三种。遵循产业链逻辑组建的专业群是围绕某一产业的结构、空间以及链条发展情况进行组建,并按照产业调整与升级而持续优化,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产业集群理论”(Industry Cluster)。例如,包装印刷专业群将包装印刷产业上游所需的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产业中游所需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和产业下游所需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组合起来,形成服务包装印刷产业的全链式专业群。依托岗位群逻辑组建的专业群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在充分体现职业分工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各岗位群人才需求将相关专业进行组合。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为例,群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跨境电商B2B前端和中端岗位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培养跨境电商B2C前端和中端岗位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跨境电商B2B和B2C后端岗位人才。按照群内部逻辑组建的专业群是围绕某一或相近学科领域,且具有强学科知识支撑的一类专业集合,群内部逻辑也可理解为一种知识逻辑,即将专业作为一个知识传递和生产载体,知识关系是专业关系的核心,依据专业知识的相关性和内在逻辑构建专业群。
(二)遵循政策逻辑
政策逻辑可理解为在一种国家逻辑的安排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必须落实的上位要求。纵观“双高计划”对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政策要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政策逻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层政策逻辑要求进行资源整合。《意见》明确提出,“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国家从政策层面要求高职院校需高度整合产教双端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群内专业的集聚效应。资源整合是专业群建设的内驱力,是优于传统单体专业建设的直接体现,突破了传统专业建设的刚性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发挥“1+1>2”的集聚效益。第二层政策逻辑要求进行标准融合。《意见》明确提出,“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第二层政策逻辑表明,专业群建设是一种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结果,并非简单地把几个专业进行“物理组合”,而是在群统领下,实现专业之间的“化学融合”,促使资源配备和教学组织的系统优化重构。第三层政策逻辑要求模块耦合。《意见》明确提出,“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第三层政策逻辑要求专业群建设需要具备系统化、模块化意识,明确专业群团队内教师的职责分工,鼓励每位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三)遵循类型逻辑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且具有伴生关系的教育类型,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应该最先反映在职业教育中。因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既是一种教育类型的价值体现,也是彰显类型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类型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与教育的双性并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突出“职业性”特点,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外部社会经济需求。此外,专业群建设在关照社会需求的同时,还应遵循“教育性”规律,不能盲目追求教育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完全对接,而忽视了知识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导致专业群成为培养技术工人的“培训场”。绝大多数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求,充分兼顾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与综合素养提升之间的平衡,遵循学科思维和实践导向,实现社会服务与应用研究的并重。二是产业与教育的双端整合。“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最初设想是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发挥群聚优势,优化整合高职院校内部和行业企业外部的软硬件资源,实现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中比单个专业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具竞争力。专业以群的形式直接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焦服务面向,如若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集群需求的人才有所偏差,专业将实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自我调整,主动适应产业集群的需要,实现院校发展与产业变革的良性互动。
(四)遵循行动逻辑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是指专业群建设所遵循的规律或导向,其客观反映了专业群建设逻辑起点,决定着专业群建设的长效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内外联动为纲,即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动态构建专业群,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动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为区域产业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二是以集聚创新为要,即对接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技术技能要求的相似性和融通性,打破物理界限,整合、共享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合作企业等资源,同时,发挥专业群集聚优势,瞄准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开展技术创新研究,致力于构建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高地。三是以质量保障为基,即构建专业群质量保证体系,实施专业群诊断与改进,保证专业群建设质量。同时,专业群建设应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出实效,以绩效考核情况逆向推动专业群建设优化。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组群逻辑落地不实
近年来,高职院校关于专业群的实践探索从未停止,尤其是“双高计划”推出之后,关于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和建设机制成为研究和探索的热点。尽管各高职院校基于自身发展基础,立足区域产业需求,致力于构建适合自己的组群逻辑和发展规划,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组群逻辑设计向已有建设基础妥协。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组群逻辑设计时,将原始的系部组织架构、师资布局、硬件条件等因素作为先决条件,进行修补性或适当调整性设计,导致专业群组建跳不出传统专业群建设的“窠臼”。二是组群逻辑落地时路径不够清晰。部分高职院校期望按照新的组群逻辑设计理念进行创新性、系统性设计,从而实现对原始专业群的重构,但无法找到具体着力点,组群设计与组群事实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如依据产业链组建专业群,如何准确定位专业群与产业链的结合点,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真正融合,依然是难点。三是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缺失。专业群建设是系统工程,若学校治理机制改革未及时变革,无法为专业群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必然导致专业群组群逻辑落地和发展的异化。
(二)资源整合广度不够
推进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是适应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资源作为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当前,各高职院校专业群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凸显出以下问题:一方面,资源整合局限于校内,资源整合广度不够。尽管聚焦于校内实训资源的调整、教师团队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为专业群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但由于增量性资源不足,导致专业群建设发展动力和空间不足。因此,应进一步拓展资源整合视野,跳出学校围墙,整合政行校企多方资源。另一方面,资源整合相对松散,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之间,校内外不同主体之间,资源整合多以“虚拟融合”“软性整合”为主,部分资源之间的整合出现简单堆砌的情况,导致资源无法有效形成集聚合力和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三)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类型表征,同样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要求。各高职院校不仅要在专业群组群的起点环节重视对产业的适应性,强调专业群建设规划与产业链发展的融合,也需要在专业建设过程提升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以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但受制于当前产教融合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制度不健全、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的不足,行业企业无法深度参与到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此外,在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环节,多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职领域内专家进行评价,缺少行业企业评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反映出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的问题。
(四)内涵建设精度不准
推进专业群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表征,本质目的是更好地深化专业群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基本抓手是深入推进“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因专业群组群复杂度高、涉及面广,尤其是课程体系的重构使得教材的开发设计、师资团队的组建都面临新的挑战。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群内在逻辑需求的重视度不足,抛开专业群整体发展要求,多立足某一专业教研室或者局限某一课程团队开展“三教”改革,导致群内课程改革的协同度、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融合度、教材编写的互补度、教法改革的整体度均显不足。未能从专业群建设的整体需求出发,精准识别专业群建设发展要求,系统设计推进整个专业群的“三教”改革。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上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变,从最初的知识存储导向的单一学科专业建设,向知识应用导向的单一岗位专业建设转变,再向职业能力相近的知识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转变,最终向职业能力同类的知识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转变。因此,在专业建设范式三次转变的影响下,学科知识应用转化、同类职业能力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应有之义。结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以顶层设计为统领、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模式创新为动力、以“三教”改革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辅助、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实践路径。
(一)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总体谋划,精准定位
在对接产业发展、岗位变迁、技术革新,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首先应针对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总体发展目标等核心要素开展顶层设计,服务本专业群高起点发展。
1.确定“覆盖跨境电商B2B和B2C全业务链”的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由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四个专业组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三产业的F门类行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立足国际贸易产业高端(数字国际贸易),定位于数字国际货物贸易(跨境电子商务),面向跨境电商企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型思维、职业化标准”的复合型跨境电商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跨境电商B2B企业培养运营专员、销售专员、营销专员;国际商务专业面向跨境电商B2C企业培养采购专员和物流专员;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面向跨境电商B2C企业培养运营专员和营销专员;商务英语专业面向跨境电商B2B、B2C企业培养客服专员和商务助理。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覆盖了跨境电商B2B和B2C全业务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跨境电商B2B前端和中端业务人才,国际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跨境电商B2C前端和中端业务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跨境电商B2B和B2C后端业务人才。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见图1。
2.坚持“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底层专业基础课程共享、中层专业核心课程分立、高层专业拓展课程互选”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国际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基础》《跨境电商基础》等8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跨境电商B2B运营》《跨境电商B2B销售》等6门,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跨境电商采购管理》《跨境电商物流》等6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跨境电商B2C运营》《跨境电商B2C营销》等6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跨境电商客服》《跨境电商文案策划与撰写》等6门。各专业为群内其他专业提供专业拓展课程包,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3.设计专业群中期与长期的总体发展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总体发展目标为:坚持服务浙江跨境电商发展、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数字国际贸易产业高端,以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紧密合作为主线,以“双元育人 书证融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为突破口,以“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产业二级学院和跨境电商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建设“双元双优”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和双语在线精品培养培训课程,开展“互联网+”教材教法改革、高质量社会服务、全方位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基于专业诊断与改进和商科认证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打造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高水平专业群,引领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到2023年,把专业群建设成为全国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教育教学标准的制订者、全国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领航者、全球跨境电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佼佼者。到2035年,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际贸易产业转型和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为世界数字国际贸易类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二)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校政行企,多元融合
专业群建设还应充分整合政府资源、行业资源、企业资源、学校资源和群内资源,服务本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1.整合政府资源,服务精准施策
依托捷克研究中心,整合研究资源,聚焦浙江“一带一路”系列境外站建设、中欧班列大通道建设等重点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对策研究。重点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视野下浙江省中欧班列发展对策研究,中捷、中塞跨境电商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研究,“一带一路”捷克站发展对策研究,提交浙江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发展研究报告、“一带一路”系列境外站点发展研究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每年以中、捷、英三语发布《“一带一路”框架下浙江与捷克经贸合作发展报告》,为浙江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精准施策提供咨询服务与智力支持。
2.整合行业资源,服务标准开发
依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开发跨境电商B2B运营专员、销售专员和营销专员岗位标准;依托中国商业贸促会标准委员会,开发《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岗位划分及职业能力要求》标准;依托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依托杭州市跨境电商协会,开发《杭州市跨境电商物流从业人员岗位能力要求》标准。
3.整合企业资源,服务技术研发
依托杭州峰澜G o o g l e出海体验中心、杭州易赛诺Facebook品牌出海促进中心等,通过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开发独立站、研发数字营销方案和品牌运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与企业协同开展保税仓、海外仓等一站式物流集成服务创新,提高跨境物流行业服务运作效率。为中小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提供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4.整合学校资源,服务共同发展
依托主持的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及升级改进项目,整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等全国一流外贸高职院校资源,按照“能学、辅教”功能定位,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共建专业级资源中心、课程级资源中心、素材级资源中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共享和教学服务共享,提升全国国际贸易类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5.整合群内资源,服务集聚发展
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原则,整合群内各专业的合作企业、用人单位、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专业课程、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等教学资源,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最大公约数,降低专业群管理成本,提高专业群管理绩效,服务专业群集聚发展。
(三)以模式创新为动力:人财物事,全面创新
专业群建设还应以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三创新”为动力,服务本专业群特色发展。
1.创新“双元育人 书证融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跨境电商岗位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跨境电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教学内容,依托“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双元双优”教学创新团队共同开发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推进“学历证书+跨境电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培养,实现学生优质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双元育人 书证融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见图2。
2.创新“双元双优、兼职兼薪”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引进行业大师、行业专家、行业骨干,与校内专业、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双专业带头人”“双课程负责人”“双导师育人团队”,形成一支高水平、结构化“双元双优”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元双优”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开发岗位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共编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全程参与人才培养。针对校内专业和课程负责人,开展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等六项领导能力培养。针对校内骨干教师,开展课程设计、国际交流等六项核心能力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分别主讲各自“精专”的项目模块,实施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
3.创新“四位一体”基地建设模式
依托浙江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面向跨境电商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建设集实战教学、行业培训、技能鉴定、创新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于能力提升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跨境电商B2B实践基地、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中心、跨境电商达人素质养成空间、数字国际贸易博览馆等9个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跨境电商综合实践平台。
(四)以“三教”改革为核心:课程教学,积极引领
专业群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方面的持续改革创新,引领本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1.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依据单证员岗位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分解单证员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知识/技能树;以知识点和能力点为教学粒度,开发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微课、课件、习题等颗粒化资源;以单证员工作过程为线索,搭建由审证和改证业务操作、制作商业发票和装箱单操作等11个工作任务构成的《外贸单证操作》结构化MOOC课程。注重学习者体验,如安排外贸工作现场拍摄视频;采用外贸实景和动画合成手法制作“皮皮出口旅行记”视频,形象展示业务流程;教师采用“请你”等口吻向学习者提问,犹如“面对面”教学等。
2.编写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数字资源为支撑,校企双元开发《外贸单证操作》《进出口业务操作》等4本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实现其与在线精品课程的“互联网+”式互动,使资源既能开放共享,又能深度应
用。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颗粒度,精选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的微课、动画、漫画、沙画、视频、图表等类型丰富的高级别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材中进行标注,并将优质资源以二维码形式凸显出来。学习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在线精品课程学习平台,及时、便捷、灵活地使用课程资源。通过专业群教材改革,展示在线精品课程开发成果,提供专业群教学资源整合应用新方案。
3.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和课内课外联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外贸单证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前,指导学生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开展知识/技能点的自主学习和测试,实现时时能学和处处能学;教师对论坛问题进行答疑,学生开展讨论,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在课中,依据学生课前自学的个性化数据分析,教师采用一键签到、头脑风暴、在线讨论、分组竞赛、实训操作等方式开展精准化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课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以科学研究为辅助:理论应用,双管齐下
专业群建设应率先垂范,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理论与专业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带领本专业群创新发展。
1.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基础上,依托国家示范重点专业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重大项目,带领专业群团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著、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家教学资源库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三教”改革等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教学成果奖。
2.开展专业应用实践研究
专业群研究团队充分利用捷克研究中心、跨境电商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工作室等研究平台,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数字贸易领域,撰写系列政府咨询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每年以中、捷、英三语发布《“一带一路”框架下浙江与捷克经贸合作发展报告》,为浙江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精准施策提供咨询服务与智力支持;通过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开发独立站、研发数字营销方案和品牌运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
(六)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育训结合,回馈社会
专业群建设应开疆拓土,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服务发展,将培训作为培养同等重要的职能,积极服务社会。
1.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典范
牢牢把握我国当前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与全球数字贸易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立足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主线,发挥阿里巴巴国际站强大的平台资源整合优势,共同开发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共同备课、授课、命题、指导学生实践,开展复合型数字贸易技术技能人才的“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培养,倾力打造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数字贸易学院。
2.开展线上线下跨境电商培训,打造跨境电商社会服务知名品牌
依托资源库,面向中小微外贸企业,与省商务厅合作开展线上线下跨境电商培训,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面向全国同类专业,开展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助推专业升级;面向校友,开展“回炉”培训,提升其持续发展能力。依托职教MOOC平台,面向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开设跨境电商系列课程,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依托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面向校内外开展跨境电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鉴定;面向青海、新疆等巩固脱贫成果,开展教育扶持。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3.
[2]刘晓.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组群逻辑与行动方略[ J].中国高教研究,2020(6):104-108.
[3]平和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组建的基本逻辑[ J].职业技术教育,2019(19):1.
[4]刘林山.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义、现实问题与推进策略[ J].教育与职业,2022(7):36-43.
[5]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 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
[6]李忠华,李新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耦合发展[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16-20.
[7]米高磊,郭福春.“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逻辑与实践取向——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138-144.
[8]张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 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05-108.
[9]成军,王亚南,张雁平.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内涵、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141-147.
[10]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