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联系方式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修正案)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理事...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理事...
 山东高密市加强职教平台建设...
 院领导到我院选派“第一书记...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联系方式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修正案)

您的位置: 首 页 > 研究交流 > 正文

教育部长陈宝生撰文: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12-20 12:31:40 人气: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历史决策,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从此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绘就了一幅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4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却是翻天覆地的40年,为历史留下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的40年,也是奠基未来的40年。
  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
  40年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牢固确立并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并始终坚持教育在党治国理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
  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应对世界竞争的激烈态势,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在新旧更替和转化中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和蜕变。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传统与现代、立足国内与面向世界的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历史性转折
  40年前的中国,百乱待治、百废待兴。从何处入手拨乱反正、重回正轨,严峻而现实地摆在党和国家面前。小平同志以历史的眼光一锤定音,“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以科技和教育为突破口,推动了迈向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
  1977年8月,小平同志刚刚恢复工作,就在北京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小平同志提出,“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当场决断“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由此,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终于恢复。当年冬天,570万人报考,1978年夏天,又有610万人报考。恢复高考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关注点,点燃了亿万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掀起了全国上下读书学习的热潮,教育界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整个社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敞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1978年,小平同志在听取清华大学汇报时果断决策,“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我们迈的步子太小,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专门叮嘱“不要怕出一点问题”。由此发端,中国教育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途,出国留学很快从涓涓细流变成滚滚洪流,打开了国人的眼界,向外界释放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强烈信号。
  恢复高考是中国改革的先声,出国留学是中国开放的前奏。40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这两件大事,无疑是转折性的、历史性的。自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和国家的最强音,科教兴国逐步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自此,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教育从容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自此,中国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开始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阔步迈进,几千年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逐步成为现实。
历史性发展
  40年前,黑屋泥凳、朽木糟墙下的琅琅书声,是当时中国农村教育的真实写照。30年前,一张“我要读书”的照片在新闻媒体报道后,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苏明娟那双充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大地随处可见的标语,是当时我国教育的真实记录和时代缩影。40年沧桑巨变,40年执着奋进,中国教育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40年的发展是跨越性的。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比例只有60.5%,高校在校生只有85.6万人,研究生只有1万人。在这样一个极为薄弱的底子上,经过40年努力,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51.4万所,在校生2.7亿人,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10.6%提升到79.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从94%提升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66.4%提升到10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33.6%提升到8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提升到45.7%,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986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00年基本普及,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用短短2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从5%到15%,我国用了9年时间,美国用了30年,英国28年,法国25年,德国24年,日本23年。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数据显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719,迈入高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行列,标志着中国达到了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这种全方位体现在教育普及程度的大幅提升,体现在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到方法、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等各方面,体现在教育基础越来越坚实,保障越来越有力,各种要素水平越来越高。回顾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中小学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16%,“有砖不过千,有门没法关,有窗垒着砖,有顶漏着天”“找学堂,不用问,瞅见破房只管进”。这些顺口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教育的真实场景。40年来,从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写入《教育法》,到明确4%目标,2012年实现4%并保持连续增长,国家教育投入力度越来越大,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3.4万亿元。国家先后实施一系列工程项目,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无两有’‘六配套’,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生动描绘了农村教育的巨大变化。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1985年,全国人大作出决议设立教师节。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有力保障了教师权益,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为解决教师地位待遇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基本依据。197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899万人,2017年增加到1623万人,是1978年的1.8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
  40年前,中国的课堂“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讲到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发达国家反差强烈。国家大规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3%,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偏远农村地区400多万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学到最优质的课程。先后四次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越来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从1980年颁布《学位条例》至今,我国形成了以8部教育法律为统领、包括16部教育法规和一批部门规章、地方教育法规规章在内的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高校基本实现“一校一章程”,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轨道。
  40年的影响是世界性的。2009年,上海中小学生首次参加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取得优异成绩,我国教育引起全世界关注。
  40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呈现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同步扩大、来华留学与攻读学位同步增长、“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提高的新局面,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来华留学规模从1978年的1200余人增加到2017年的48万余人,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留学中国”品牌知名度持续上升。出国留学人数从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17年的60万余人。
  40年来,共有313万多名留学人员回国,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占73.9%,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中外合作办学从无到有,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2385个,我国成为全球一流大学的重要办学合作方。533所孔子学院和114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学习使用汉语人数达1亿人,中华语言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了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我国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经常性交流合作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学历学位互认,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建立了8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紧跟改革开放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国家共奋进,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教育、发展潜力最大的教育、特色最为鲜明的教育。
历史性变革
  中国教育的40年,是不断改革的40年,不断创新的40年,不断破旧立新的40年,变革贯穿始终。40年来,每到重要历史关口,党中央都召开全国性教育会议,谋划改革、部署改革、推动改革。
  1985年,为适应当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发展要求,中央召开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进政府举办和管理教育的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促进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快速发展,人才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1993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中央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1994年,中央专门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纲要》。
  世纪之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紧迫任务。1999年,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从改革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2010年,中央召开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改革为主线,瞄准长期以来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性体制机制障碍,集中进行突破。
  四次会议、四个文件,开启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一个又一个新阶段,推动中国教育一次又一次向前迈进。
  40年来,办学体制更趋多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所正规民办学校出现,自此,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从1993年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到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确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再到2016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首次允许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国家不断调整完善政策举措,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40年来,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大发展大跨越。目前全国共有民办学校17万余所,在校生5100多万人。民办教育从“有益补充”成长壮大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40年来,管理体制更具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学校之间教育职责权限逐步理清。义务教育从最初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全民办教育”“集资办学”逐渐走向“人民教育政府办”,成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
  40年来,义务教育管理经历了从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到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发展变化。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确立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区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1998年,部属高校的调整撤并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撤销部门办学、中央地方共建、高等院校合并等一系列举措,打破了传统“条块分割”管理模式,“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坚持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不断下放管理权限、改进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向宏观引导、从计划培养转向市场驱动,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40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更加科学,回归教育规律,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由“一考定终身”走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40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不断改进考试内容,1989年标准化考试对考试的结构、内容、方式等进行了统一。1999年开始试行“3+X”高考科目改革,高考内容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不断调整招生录取方式,1984年试行保送生制度,2003年开始自主招生改革,为具有突出才能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民群众送孩子上大学的渴望十分强烈。1999年,中央作出高校扩招的决策,当年全国高校招生159.68万人,比上年增长47.4%。近年来实行的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让更多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2014年,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7年上海、浙江成功试行新高考。
  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特征,倾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要求,制定发展战略,描绘宏伟蓝图。40年风雨兼程,中国教育改革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前行,取得了巨大成就。
历史性变化
  40年来,教育牢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期待,有效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40年来,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受教育渠道大幅拓宽。经过40年发展,我国已建成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纵向上,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各层次教育相互衔接;横向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样更灵活的受教育渠道。着眼培养一技之长,大力发展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目前全国有职业院校1.2万所,在校生2680万人,中职和高职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着眼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群体再学习、再深造的愿望和需求,建立了自考、函授、成人夜大、成人高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等多种教育渠道,大力发展包括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农民工教育培训等在内的终身教育。现代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潮流,老年大学、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慕课、学分银行,新内容新形式不断涌现,人人学习、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快建立。
  40年来,教育公平的步伐不断加快,每个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更有力的保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国家坚持全纳包容的发展理念,努力让每个孩子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机会,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教育领域充分体现。2008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践中,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全面改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全国超过80%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提升中西部教育,通过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程、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教育脱贫攻坚等举措,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国家加大关心帮扶困难群体力度,建立覆盖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7年资助贫困学生近9600万人次,资助资金超过1800亿元,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不断增加,目前80%以上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积极发展特殊教育,1985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能容纳4万多学生,现在基本实现每30万人口以上县建成一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为残疾学生专门研制试卷、专门设置考场、专门设立学位,让他们拥有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每个孩子的关心关爱,体现了整个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40年来,人才培养和科技供给水平逐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1982年,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达2.3亿。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2000年我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成就,是中国教育的一项壮举。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我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16.5万增长到820万,40年间增加了近50倍。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5%,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是科技创新和重大发明的重要源头,为推动我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和研究成果均占全国总数80%以上。国家先后实施“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双一流’建设”等重大项目。2016年,中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我国高校在全球的位次整体大幅前移,进入世界排名前列数量显著增加,近10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有力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建设。
  历经40年发展和变革,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今非昔比,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开启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今年9月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召开的第一次教育大会。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写入历史、进入人心、改变生活、开启未来的大会。会议全面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谋划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
  这一新征程,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征程。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到“九个坚持”。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这一新征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征程。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动摇,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这一新征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重振师道尊严。建设教育强国,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这一新征程,是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新征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切,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为学生、为老师、为学校减负,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发挥好开放对改革的倒逼作用,在开放中做强中国教育,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这一新征程,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新征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方方方面。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0年艰苦奋斗,不忘初心;40年筚路蓝缕,硕果累累。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网址:

联系电话:0533-2348525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新区联通路西首  邮编:255314 
版权所有:淄博职业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