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将生产数据录入电脑,编程机械手臂的动作,控制机械手臂精准抓取物品进行自动化生产……,6月12日,在清镇职教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的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数控技术专业三年级的吕杨茗,正在和同学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备赛训练。
“比赛的难点,在于我们不仅要精准控制设备实现题目的要求,还要优化调试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比赛。”吕杨茗说,这种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项目,在自动化生产领域应用广泛,就业前景广阔。
“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让我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特别锻炼心态和意志力,明白现在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我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更加具体。”吕杨茗即将通过“专升本”继续学习,他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系部在教学和实训建设中,以‘工程中心’思维代替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与省内外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开展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杨宇介绍。
基础工程训练、数控车、数控铣、智能产线调试、数控多轴加工……,系部建有5类20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室,能够实现20多个工种的实训和培训,既能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又能面向企业、区域劳动力转移提供员工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
经过8年的努力,机械工程系学生规模从1300余人增加到2990余人,其中本科学生163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96%以上,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获取率100%。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时,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这启发我们对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更进一步的思考。”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熊星说,职业教育首先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学院提出“深耕高端装备制造、培育忠诚工匠”的办学定位,通过构建“大党建引领、大思政铸魂、大技能育人”育人格局,打造以“匠心立魂、匠行为本、匠技立身、匠尺形标”为内核的忠诚工匠文化育人品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和招生分数线逐年攀升。
目前,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5个二级系部,开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汽车3大专业群共25个专业,相继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协同开办本科专业。
贵州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重要先手棋,在规划上优先考虑、经费上优先投入、政策上优先保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拓展学生成长渠道上,贵州大力推行五年一贯制、“3+3”中高职贯通、专升本联合培养等多种贯通培养模式。2023年,“3+4”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工作启动,完成首批984名考生招录工作,架起了中职学生直通本科的“立交桥”。
贵州(清镇)职教城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省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多节点”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陈永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5年以来,职教城办学质量和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共有16所职业院校对外招生办学。脱贫攻坚期间,通过“订单班”等方式专门招收了4万余名贫困县学生,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完成。此外,一大批高质量产教融合项目落地,成为提高职教现代化水平的有力举措。
贵州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奋起“职”追的事例不胜枚举,夯实中职、做优高职、发展职业本科成为贵州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贵州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之一,获得国务院激励支持。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多学生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24-06-19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