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联系方式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修正案)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理事...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理事...
 山东高密市加强职教平台建设...
 院领导到我院选派“第一书记...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联系方式
 淄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修正案)

您的位置: 首 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座谈会在京召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02-25 12:36:24 人气:
今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在京发布《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并召开座谈会。教育行政部门、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教育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以及作者代表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教育部职教所副所长刘宝民介绍中职质量年报的编制情况

教育部职教所评估室负责人周凤华主持会议
报告亮点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发布
● 改革开放以来首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 第三方评价角度,专业视角
● 综合呈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情况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调整教育结构、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推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要建立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进行部署。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要“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凸显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为全面反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与期待,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扬南所长、刘宝民副所长牵头主编了《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报告》从第三方评价角度,以专业的视角、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从总体情况、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产教融合、服务贡献、政府履责、挑战及对策等7个方面,综合呈现了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情况。《报告》是中等职业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引领,是向社会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展示学校风采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了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窗口,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国家层面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报告的制度化平台。
我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取得的成就
发展成就
● 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保持总体协调发展
● 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明显
●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 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 人才支撑作用不可替代
● 政府履责保障发展持续加强
(一)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保持总体协调发展
从规模情况看,2017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07万所,招生582.43万人,在校生1592.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体规模较为稳定。从结构情况看,2017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为42.1:57.9,在校生职普比为40.1:59.9,超过四成的高中阶段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从师资情况看,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共有教职工107.62万人,专任教师83.68万人。相比2016年和2015年,生师比、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从办学条件看,全国已建成1000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及一批省级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为全国2/3的中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近3年,5项基本办学指标中有3项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二)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引领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水平。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吸引436.8万名学生参与,中职学生呈现了良好精神风貌。
二是中职学生劳动意识明显增强。中职学校开设劳动课程,开展劳动活动进校园、劳动服务进社区、劳模进校园、工匠进课堂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
三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13个省市对中职学校的综合测试抽样显示,2017年中职学生公共基础课平均合格率为90.85%,专业技能课平均合格率为92.35%,体质合格率达到89.62%。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3330名中职学生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018年达到3594名。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8%,对口就业率72.95%。
(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不断加强。2017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中职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遴选了交通运输、旅游、装备制造类83个示范专业点,进一步推动中职专业建设。经过多年持续建设,中职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二是实习实训制度不断完善。基地建设持续推进。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公布了136个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确定了15个国家级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为各地树立标杆。
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师生比由2016年的1:19.84提高至1:19.59。根据13个省市中职质量年报统计,“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占比为32.72%。
四是信息化教学加快推进。2017年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了83所中职学校为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吸引力不断增强,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一是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愈发紧密。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成立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覆盖了95%的中职专业,发布了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和13个行业职业教育年度报告。
二是校企合作改革不断深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探索,推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改革。
三是中职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热度高涨。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经成立的1406个职教集团中,由中职学校牵头组建的集团有722个。
四是现代学徒制试点持续推进。2015年起,教育部先后三批共遴选了55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有中职学校94所。18省份出台政策推进本地区试点工作,一些试点行业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实施行业标准。
(五)人才支撑作用不可替代
一是提供人才资源。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06.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近八成毕业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有效保障了新生劳动力供给;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173.07万人、岗位证书培训154.76万人;全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特别是企业员工培训463.99万人,为提升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做出了贡献。2017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在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升劳动力人口学历层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产业培养毕业生17万人,为中国制造打造新生代工匠51万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急需人才246万人。
二是提供技术服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对1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抽样调查发现,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中职学校占比达82%,获得专利的学校占比达67%,成立技术服务机构的学校占比达79%。
三是传承民族文化。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06个,覆盖在校生58700人,毕业生超过18600人。一些地方依托教育资源和优势,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一批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基地,成为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四是落实东西协作。2017年,16个省份签订了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落实协议书,东西部中职学校继续扩大合作办学,联合招生达40万人。
五是助力精准扶贫。2017年,全国共资助中职学生1509.92万人次。中职学校为贫困地区群众开展各类培训,助其实现就业创业脱贫。
(六)政府履责保障发展持续加强
一是国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统筹和地方推动。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2223亿元,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949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都建立了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
三是项目引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中央财政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提升,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面临问题
● 基础地位出现动摇倾向
●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 内涵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 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仍需改善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出现动摇倾向。一些地方对落实国家提出的“总体保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求的态度不坚定,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呈现下滑趋势,基础地位有被削弱的倾向。
二是区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差异较大,部分县域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持续薄弱,中西部地区城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
三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激发中职学校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尚不深入,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双重不足。
四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仍需改善。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存在,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末流”教育,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在教育内部和外部都存在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象。
对策建议
● 强化基础地位,坚持发展重点不动摇
● 提高投入标准,扶持薄弱地区和学校发展
● 落实改革政策,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 坚持立德树人,拓展学生多样化成才路径
● 设立专项引导,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升级优化
● 倡导新的文化,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是强化基础地位,坚持发展重点不动摇。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坚决落实国家“总体保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明确要求。
二是提高投入标准,扶持薄弱地区和学校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标准,重点帮助薄弱学校加快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差距。
三是落实改革政策,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快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要求,突破股份制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拓展学生多样化成才路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加快拓展中职学校学生多样化成才渠道。
五是设立专项引导,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升级优化。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设立并实施新的财政专项,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升级优化。
六是倡导新的文化,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要求,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文化生态,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本文网址:

联系电话:0533-2348525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新区联通路西首  邮编:255314 
版权所有:淄博职业教育集团